Yahoo!粉絲幾時死心?

思哲朋友Tammy在Yahoo!上班,是典型Yahoo!人,從她口中,思哲得知Yahoo!企業文化年輕開放,辦公室恍如遊樂場。早兩年興起滑板車,她更帶回公司,在上廁所或找其他部門時作為代步。但好景不常,近半年Yahoo!業務放緩,第三季利潤大幅下滑,未知是否意頭不好,最近她再沒有玩滑板車。 作為一度主宰互聯網的公司,Yahoo!近半年的表現,不但公司管理層不滿、員工士氣下跌、連一眾死硬粉絲亦相當失望。

任何經歷過互聯網第一浪的人,必定曾是Yahoo!的支持者。想當年,思哲瀏覽上的第一個網站定是Yahoo!,後來她推出個人化服務MyYahoo,更被設定為思哲瀏覽器的首頁,一用就是多年。 但有一天,隨著Google不斷推出新服務、Web2.0網站如雨後春筍湧現,思哲才忽然發現,原來已經很久沒用Yahoo!搜尋引擎,偶然一兩次用,也絕不會點擊贊助網站。其實,不少分析員亦指出,Yahoo!的搜尋引擎廣告,在系統上和外表有必要「整理」一下。今天一看,Yahoo!的市值跌至333億美元,只等於Google四分之一。利潤跟上年同期相比,只得1.56億美元,滑落近四成。

Yahoo!曾對外表示,汽車和網上財務公司的廣告收入減少,乃影響公司利潤的主要原因。Nielsen Net Ratings曾指,Yahoo!是網上財務的霸主,佔過半市場。至於美國兩家主要汽車公司Ford和GM,其實亦自身難保,汽車廣告收入更不消說。與此同時,網上廣告類型的選擇愈來愈多,博客、網上遊戲、社群網站影響力逐漸提升,不讓搜尋引擎和門戶(Portal)專美。 無論如何,Yahoo!始終身附值錢資產,舉個例,網站總流量第一、首席財經資訊網站、社群搜尋(Social Search)技術、網上相簿Flickr等,其實力仍在。Yahoo!的挑戰,是搶佔用家更多時間,知易,但行難。

至於朋友T,她與思哲不同,依舊奉獻私人時間,加班至深夜,繼續熱愛她的工作。

溫故知新︰黑色星期一

不經不覺,原來今天是黑色星期一的19周年,也是時候來個溫故知新。

87年8月,格林斯潘接掌聯儲局。當時的華爾街認為,Paul Volcker才是危難中打敗通脹的真英雄,而剛上任的格林斯潘,雖然曾貴為總統CouncilofEconomicAdvisors中一員,說到底,仍未在建制內露真功夫。 令格林斯潘真正成名的,就是近代財經史上稱為黑色星期一的87年10月19日。當天,道指跌23%,創紀錄,聯儲局收市後發表聲明,承諾全力支持金融機構。美國財經界自此多了個新詞彙︰GreenspanPut,意指每張股票背後,都附送格林斯潘擔保的認沽權作跌市保障。

毫無疑問,格林斯潘真的沒有Volcker那種無懼於政治壓力的勇氣,雖然美元通脹在87至05年間受控,不過,信貸擴張周期卻愈來愈波動。步入後90年代,甚至連格林斯潘也要靠出口術去冷卻市場氣氛。相信至今仍然有不少人記得96年12月的那句irrationalexuberance,不過,可能大多數人已忘記,接著這句說話,是另一次小股災。事實上,格林斯潘此後明白了,作為聯儲局主席,他不應評論股市。由這天開始,格林斯潘真正成為華爾街之友。

97年之後,聯儲局明顯對信貸控制更加鬆懈。除了97年3月,一次出奇地加息0.25%,接著便是99年6月至00年5月,連續6次合共加息1.75%。不過加息帶來的熊市,迫使格林斯潘由01年開始大幅將息率劈至1%,也是今天樓市泡沫的起源了。

昨晚公布的新造樓宇動工數字繼續高企,可是,過去兩晚公布的物價指數,卻顯示通脹仍有隱憂。究竟聯儲局應該先顧及樓市硬著陸的風險,讓通脹繼續發展;還是勇敢地人工引爆樓市泡沫,一次過紓緩通脹壓力?根據近來的物價指數走勢,雖然通脹暫未影響尋常百姓的生活,不過,有跡象顯示,情況再持續下去,將嚴重拖低企業盈利,到時通脹也會反映在消費物價上,那時才處理問題,可能已經太遲了。
似乎伯南克也像當年的Volcker和格林斯潘一樣,要等一場真正的危機去表演真功夫,才可以肯定他的地位。

如廁不洗手 公司損失12萬

老闆日理萬機,每日由朝到晚開會,睇Trend度橋聽滙報,分分鐘上落隨時幾十萬。公司Canteen食物質素差?洗手間衞生欠佳?員工如廁後不洗手?做大事不拘小節,這些雞毛蒜皮事與老闆何干?事實上,這些看來微不足道的瑣碎事,如果管理層不及早處理,隨時浪費資源,影響企業發展。
犯罪學家James Wilson和George Kelling82年提出的「破窗理論」(Broken Windows Theory)認為,犯罪是社會失序的結果。理論指出:如果有人打破了建築物的窗戶玻璃,而這扇窗戶又未得到及時修補,路過的人一定會認為這地方無人管理,於是就會招致不法分子打爛更多窗戶,惡果漸漸蔓延整條街,甚至擴散到其他街道。破窗理論建議,執法者應防微杜漸,從一些「小處」著手,防止罪案升級。
破窗理論最成功的例子,莫過於William Bratton94年接任紐約市警察局長時,兇殺案件嚴重,但他未有即時嚴打,反而主力打擊一些專在路口街頭,主動用清潔劑替司機抹擋風玻璃,再索取「服務費」的小流氓。當時許多人批評本末倒置,但整頓行動不足一個月,這些小流氓銷聲匿跡後,紐約市的整體罪案率卻出奇地明顯改善。
這個犯罪學的理論,同樣值得企業管治借鏡。就以一間僱用2000名員工的大企業為例,原來只要有一位員工如廁後忘記(或根本無打算)洗手,已令企業每年損失12萬元。試想想,假如閣下發現有同事如廁後,無洗手就直接開門離開,基於衞生理由,閣下很自然會多「搣」一格抹手紙,再包著門柄開門,其他同事有樣學樣,潛意識地認定洗手間門柄「唔乾淨」,結果一傳十、十傳百、百傳千。計計數,抹手紙每卷20元,有750格;一間有2000員工的企業,假設每人每天上廁所6次,企業每年多耗的抹手紙便足足5840卷,費用近12萬元。
另一經典例子,當年美國安隆(Enron)和WorldCom兩間公司出事爆煲前,其公布的業績已陸續有出現問題的先兆,但當時美國證監會並沒有正視問題處理,結果最後便造成像SOX那樣每年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浪費。
破窗理論對企業的重要性,在於管理層對於企業內發生的一些雞毛蒜皮問題,應及早予以正視處理,這樣才能防止問題惡化,打擊企業發展。
2006年10月19日刊於《蘋果日報》

在〈Yahoo!粉絲幾時死心?〉中有 3 則留言

  1. $120,000 is no big deal for any big enterprise, however, i do appreciate your interesting observation.

  2. 120,000.00 相對於一間2,000人的公司,是利潤的多少個%?
    但對Shareholder來說,這些錢用於這方面,感受會有不同.
    Investor 的反應,令股價波幅,影響有多大是未知數.

  3. 雄霸了市場的大公司常會不知不覺的變成 “too little too late” 的大配角,然後奇奇怪怪的完蛋。當年「四大」:WordPerfect,Ashton Tate(dBase),Novell,Lotus 無一倖免。

    這令我想起愛迪生發明電燈膽,美國眾煤氣公司突然大力嘗試改進媒氣燈技術……

迴響已關閉。

在 WordPress.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

向上 ↑